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(一览)
元宵节由来已久,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"夜"为"宵"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"元宵节"。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,欢迎参考。
元宵节的来历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汉文帝时,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“太一神”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。(太一:主宰宇宙一切之神)。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
其二,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“三元说”;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主管上、中、下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故上元节要燃灯。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整整十天。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,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特别是那精巧、多彩的灯火,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。至清代,又增加了舞龙、舞狮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扭秧歌等“百戏”内容,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。
据了解,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“太一”的活动,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不过,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,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。
元宵节的传统风俗
吃元宵
正月十五吃元宵。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。
虽然食品不同,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。天上月圆,人间团圆。
对于中国人来说,没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事了。
万家灯火,月色婵娟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滚滚的元宵(汤圆)。
祝愿一年团团圆圆,和谐美满。
闹花灯
元宵节又叫灯节。在这天家家户户、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。
灯,和佛家有关。传说佛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,显出神通,降伏神魔。
人们张灯供佛祖,愿新的一年,点亮彩灯,祛除黑暗,点亮心灯,驱除烦恼。
猜灯谜
除了放花灯,还有猜灯谜。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,供人猜谜。
既可以启迪智慧,又迎合了节日气氛。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愿新的一年智慧与勤劳并存,生活美好,未来可期!
舞狮子
舞狮习俗源于三国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
元宵节和除夕不同,除夕安静守岁,元宵则突出一个“闹”字。
逐鼠
逐鼠是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。
古代人家家户户养蚕,老鼠经常在夜里把蚕吃掉。于是人们在正月十五,用米粥喂老鼠,这样它们一年都不会吃蚕了。
逐鼠如今已经演变为祭祀,寄托的是人们丰收的希望。
愿新的一年事业顺利,家庭幸福,工作爱情双丰收!
送孩儿灯也叫“送灯”。
在过去农耕社会中,多子才能多福。因为“灯”与“丁”相近。
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,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子送灯,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。
在农业社会中,花灯历来是中国人求子的吉祥物。
希望今年天降麟儿,多子多福!
迎紫姑
在古代传说中,紫姑是一个善良而贫穷的姑娘,在正月十五穷困而死。
为了表达对她的同情和怀念,人们便在这天,祭祀紫姑。
这是中国古人的忠厚,也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善良。
但愿世间无疾苦,所念之人皆幸福!
走百病
“走百病”,也叫游百病。
元宵节妇女相继出游,结伴而行,见桥必过,认为这样可以强身健体,祛病延年。
古代女子很难有出门的机会,元宵节是她们少有的可以游玩的机会。她们身着盛装,成群结队走出家门,走桥散步,直到夜半方回。
祈愿年年岁岁身长健,摆去穷愁醉几杯!
偷菜
古诗云:“月在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。
古代的元宵节,还是情人节。
青年女子在这天可以自由出门,只要是遇到自己中意的男子,可以私定终身。
很多人未婚女子还会借看灯之际,去人家地里偷取蔬菜,以此祝愿自己,早日找到如意郎君。
元宵节的诗句
1、故园今夕是元宵,独向蛮村坐寂寥。——王守仁《元夕二首》
2、霭芳阴未解,乍天气过元宵。——周端臣《木兰花慢·送人之官九华》
3、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——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
4、望千门如昼,嬉笑游冶。——周邦彦《解语花·上元》
5、锦里开芳宴,兰缸艳早年。——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
Copyright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