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俊杰的专辑和自己对话全评析_观察

来源:互联网

《和自己对话》是林俊杰用人头录音的方法制作的一张专辑,到底该如何来评析它呢?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聊聊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。


(资料图片)

要说明的是,我觉得使用假人头,下了血本,却达到了和双声道现场录音差不多的效果,是很浪费的,也算做比较“失败”;或者说,这样的录音没有围绕着假人头这一个东西来设计最后的成果,失去了音质的同时也失去了特色。

失败案例:

《弹唱》:太“动”

想法很好:假人头有了”角色”设定,有自己的活动(早上起来刷牙喝水),代入感会更强。

结果:假人头和林俊杰都在乱动。最后出来的声像比较乱,听起来很累。固定一个会好很多。

《Too Bad》《你,有没有过》:太“平”

想法很好:想记录下来现场的“真实”表现,把假人头放到观众席。

结果:Live House的现场扩音是双声道,有一点浪费假人头的3D。等于说是拿假人头去录了房间里的一对扬声器里的2D音乐。录到的”3D“就只有环境混响(即使live house的混响调得再好)和别人,以及最后的鼓掌。

Honorable Mentions:

《有梦不难》

这首歌很奇怪的是以上两个案例的结合:前半段人头是在动,后半段是在live house。rap的写作真的比较失败,声音上低频也太多。但是从可听性上来说这首歌音乐上的对比很有趣。前半部分假人头虽然一直在动,但是动的轨迹和歌手的轨迹基本相同,所以不乱。从室外到市内增加了很多音乐趣味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假人头的3D,尤其从一开始录直声,到最后段落录音箱的转接很有意思,还有点捉摸不透。所以我觉得相较前两首有其成功之处。

成功案例:

《独舞》

听到这首歌之前,有一种:3D效果好的全都是弹唱,编曲丰富的曲子3D效果都不好的感觉。

——那么这首歌就是编曲也丰富,3D效果也非常好的曲子了。

这首歌的假人头没有移动。整个表演的choreography炒鸡棒,最大发挥了3D录音的效果。乐器的摆位非常宽广。贝斯和人声的高潮段落都保持在中间,听上去更加平衡;但是在主歌和build up的段落,林俊杰的人声移到一侧,增加变化的同时,使听众集中注意力;但是不像《弹唱》那样混乱。

估计是一帮人围绕着假人头排练了很久,想好了哪一个部分该往哪边走,哪一个声部应该站多远等等的问题。一切围绕着那个假人头录音!最后的效果非常棒!而《弹唱》虽然也是一遍录,但估计是因为假人头也在动的原因,移动的路线感觉比较随意。

Honorable Mentions:

《不为谁而作的歌》《关键词》

是对人头分轨录音的探索。但是处理的痕迹重了些,压缩一加上去,自然感3D感立刻就没了。另外人声被修音修得太准也减弱了一定的表现力。另外,乐器的摆位有频谱不平衡的问题。

以下是关于音乐写作、以及制作和混音本身的点评: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一:

《序曲:调音》

序曲其实不是太想听。第一首调音真的就是调音啊汗,就是说“警告你啦我的声音很3d,准备好哦”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二:

《不为谁而作的歌》

1.从人声和乐器的分离度来看,这首歌应该是分轨录音的。因为声场和《调音》很不一样,后期处理的痕迹比较重。人声、钢琴和弦乐的压缩不一样,尤其前者压缩很多,如果整体一遍过,人声很难得到这样的清楚的压缩。而且和后面《弹唱》《有梦不难》作对比,《不》这首歌人声特别特别靠近的时候没有近讲之类的染色(虽然不是非常了解假人头的传声器)。另外和《独舞》对比,整体,尤其是人声的响度非常大,更是说明了分轨处理的痕迹。

最最重要的原因:1:50秒“我”这个字后期auto-tune调过音准,有一个不自然抖动(抽搐),没有影响到其它声部,也是我这么认为的理由。如果错了也是欢迎打脸。

总之,已经人头录音,还是分轨,预算简直超支,林俊杰财大气粗,我也是大写的服。每个声部的确有3D的感觉,但是每个声部混音时不同的处理,以及林俊杰的声音被调得太准了,反而减弱了这首歌的现场感,感觉花了很多钱但是没有得到最好的表现。(我的意思只是个人感觉分轨录有点不大适合人头录音这样。。)

2.编曲很不错。吴庆隆的编曲嘛。(他的编曲都很棒,建议去听。他编过很多林俊杰。)主歌半音化的倾向非常明显,弦乐里加入的和弦外音非常值得一听,也值得学习。同时编曲里充满了变化,几遍副歌编曲都不一样,第二遍副歌的时候2:44秒,“不能睡”的“睡”字的时候,左声道弦乐有个升 V 级,加强了 III 级和弦本来就具有的小调化的色彩,非常好听。而且,在最后的副歌时,并没有重现这一个半音,应该是为了使最后的副歌显得更加铿锵有力。(还有最后副歌的八分音符的底鼓,打破了前面切分的节奏)
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升 V 级本来应该是非常非常不和谐的,但1.是高声部;2.被放在了声场的左边,和右边的 V 级隔得很开,所以没有clash在一起。(中文不会说orz)

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这个编曲充满变化,但是每一处都有充分的理由,效果也很好。

3. 林俊杰人声的共振峰是一个痛。这首歌林俊杰丰富的共鸣在混音的时候有点不受控制,1:32秒的“避过”的“避”尤其明显:这个字共鸣很强,音量突然变很响,很突兀。当然,如果全部是一遍录的,当然修不起来。但是我真的觉得这首歌是分轨录,尤其你人声的音修得那么准,没有什么理由不顺带削一下啊。。另外,华语很多的混音人声都不会削共振峰,所以其实。。

(这样不好。。。。。。不光整体音色会刺耳,会使几个字特别突出,也会限制母带处理的时候响度的提升。。不过这张实验专辑都不能在扬声器上放,还谈什么零点几dB的响度。。)

【削过共振峰的的歌曲举例Adele: Someone Like You注意听2:41秒的“you”共振峰没有被削掉,所以听上去很突兀。不过这首歌其它的共振峰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;The Wanted: Glad You Came,这首歌人声的共振峰被削到有点不自然。。不过声音整体明显得到了更好的控制。】

4. 其实我觉得这首歌的副歌没有主歌有感染力。“梦为努力”这四个字的节奏有点拖沓,不灵动。(请听:“当我抬起头”的节奏感就要好很多很多。)然后“浇了水”的 IV 级和 VII 级这样的减五度都出现了。。。VII(“水”)这个导音还在句尾被拉超长,而且紧接着的第二句没有解决。。。唱这一段简直太蛋疼。我个人还是喜欢主歌远大于副歌。在流行音乐里面看。。不是个好事情。。

PS:看了江苏跨年,应该就是因为这个导音音准不好找,所以林俊杰那时候唱第二段副歌跑调了lol。他唱功没得黑啦。不过这里真的写得很奇怪,也不好唱。

PS 2:Pre-Chorus 的“他们关心的”当中,“的”字出现了 IV - VII 的和声音程,算是为副歌这两个音之间旋律音程做的预告。

5. 1:08秒附近有一个镲类乐器的倒放:就是那个感觉在吸什么东西的那个音色。这个音色是镲录下来之后倒带放出来的,现实生活中演奏不出来。所以在这张人耳录音、强调真实的专辑中,这个音色选择其实有点奇怪。很好奇是现场录的然后混音的时候倒放的吗?很有意思。应该不是什么别的地方的采样。。

6. 这首歌和《关键词》的录音都有一个我不是特别喜欢的地方:钢琴和弦乐的高声部都在右边,低声部都在左边,所以听起来的时候感觉左边全是高音右边全是低音,并且钢琴的低声部对低音弦乐有还算明显的的掩蔽效应。个人觉得频谱在声场的分布不是特别平衡。当然这可能是交响乐的摆位规矩?弦乐是这样摆没错啦。。只不过我看到的现场交响乐只要有钢琴,钢琴都是整体在比较左的位置,像这样整体在中间也是没见过。。也算自己见识不够。

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,钢琴摆在左边,在只有钢琴没有弦乐的段落,声场听起来会不自然,不好听。

(但是。。。这张专辑里声场不自然不协调的歌多了去了。。。)

那么为什么不把钢琴转过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呢。。。无意听到王力宏的《落叶归根》,这首歌就是弦乐的高声部在左,低声部在右,钢琴相反,频谱的声场分布就比较均衡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三:

《序曲:中场休息》

也就是中场休息而已。。“虽然上一首歌没有那么3D,但是这个序曲告诉你我绝对是用假人头录的哦!”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四:

《关键词》

1. 第一段主歌“当你口中喊我名字”(0:38秒),旋律上有 VI 级(“我”)到 I 级(“字”)这样的一个走向。这个走向的和声乍看上去是大调II7到 I 级的这么一个走向。。按理来说是功能性还不错的一个走向,但是听着很怪。。原因是因为:这首歌开始的调式非常模糊!开始的时候感觉完全是 vi - v - iv - III46 的小调走向!尤其 III46(0:24秒“找不到形容词”)作为关系大调的 I 级,也就是这首歌的主和弦却转了位,几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性。所以,这首歌的第一段主歌,除了最后一个和弦,都是非常小调化的;副歌也是小调化严重的 IV - V - iii - vi 的走向。因此,第一段“我名字”(0:38秒)作为功能性强烈的大调主和弦,可以说被夹在两个小调的和声进行中间,缺少了必要的承接,非常突兀。

为什么第二段就不突兀呢?因为:“却又忘词”(1:32秒),“词”这里钢琴声部的低音明显是 I 级,这里是原位,就发挥了大调的功能性。而且第二段主歌的弦乐更明显地强调了一些 V 级的属音。然后,“当你心中有我名字”(1:44秒)的时候,“我”这个字的音是大调的属音 V,稳固了调式。

这可能是有意而为之。虽然我还是听第一段主歌不舒服,但还是give it the credit it sorta deserves....

2.虽然我不是专业写歌词的,但还是觉得歌词好好,有被感动到lol

3.这个的编曲还是很赞。毕竟行业标杆吴庆隆。很多人会觉得:咦这首歌说自己是“中国风”?嘛。。要说是的话的确有点,吉他声部的和弦外音的确增加了很多色彩,音响效果上算是有中国风。第一点说到的突兀,也其实可以强行理解成“中国风”。不过我感觉钢琴里的 IV 级和 VII 级太多,反而削弱了这个特色。副歌的时候和声的大小调功能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明显。很多的和弦外音算是有一定特色,但我还是觉得不能完全算中国风。。不过抛开这一切,编曲还是很有变化也很灵动的。

4. 听完之后我其实唱得很high,也各种在钢琴上弹唱,总觉得最后的副歌,如果用真声(林俊杰的唱功完全可以做到),然后节奏再加点变化,可以高潮再起来点的。。不过这首歌整体的气氛、音响效果都非常温和,可能是故意设计成不要太过激情泛滥的那种。总体还是很好听啦lol。。

5. 人声修音准修得太准了,缺乏了一定感染力。

6. 乐器摆位问题。《不为谁而作的歌》那里提到了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五:

《只要有你的地方 - 晚安版》

1. 这里,3D录音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。当然我猜测也是林俊杰花光预算所以没法分轨录音jk lol。吉他弹唱一般在录音棚录音会用一个话筒录人声,一个话筒录吉他这样,对整体的声音有更好的控制。但是人头录音只能一起录了orz。

2. 这首歌的音色设计是第一段比较闷,然后第二段明亮起来。感觉在均衡自动化的同时,林俊杰录制第二段的时候距离假人头更近了。

3. 作为男的我是真的不喜欢最后的kiss。。每次都摘下耳机想躲然后没躲掉然后就起一身鸡皮疙瘩。。。女粉丝不要喷我lol。。。2:17秒的时候也有一个kiss,因为没有多听(2333)所以没有确认,但像是结尾的起床+kiss音效复制了过来降低了音量。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。

4. 虽然我不是专业写歌词但是觉得这首歌词低于林夕平均水平。。另外这首歌的副歌属到下属的和声反功能比较明显。取到的效果嘛,见仁见智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六:

《弹唱》

1. 一开始音色比较闷,人声和吉他缺失的高频被刷牙声占据。这里我觉得是一开始假人头在浴室刷牙,林俊杰隔着门唱,然后,假人头出了门,所以0:47秒的时候人声开始显著地亮起来。应该也有均衡自动化。个人觉得这是这首歌很大的亮点,对于生活当中damping effect这样的运用非常有新意,也很自然。(damping: 声音离得远、或者隔着什么东西的时候,高频会削弱。)第一段副歌其实被削弱的很厉害,有些地方甚至比开始的主歌还要闷(听说林俊杰蒙着被子唱我也是醉。。),第二段副歌才开始明亮,以塑造层次感。

PS:这首歌让我想到了Robin Schulz的‘Sugar’,‘Sugar’虽然不是人头录音,但是第一段人声很闷第二段开始亮起来的处理是其特色之一。

2. 整体感觉是人声移动得太多了。。假人头和林俊杰好像都在不断地移动。。其实我能想像是假人头自己的移动路线,早上起来刷牙喝水什么的。但是林俊杰自己也在乱动。。所以这首歌需要很多的注意力,听起来会很累,这么好的旋律感觉流行起来有难度,略可惜。

3. 个人最喜欢1:55秒往后的音色,声音很贴近,很舒服。感觉林俊杰唱的时候,估计是因为对录音形式感到激动的原因,情绪被调动得非常好,声音很有表现力。虽然声场上极度不平衡,某一耳会有很大的压迫感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七:

《有梦不难》

1. 这首歌的录音场景感觉是假人头在街上走,林俊杰在右后方一直走路,1:44秒,随着摩托车的声音响起,来到了第二段。1:52走到一个live house。这里很有意思,关上房门之后林俊杰的伴唱的混响性质明显变了,房间的效果超级明显。这个混响很大,所以林俊杰离假人头距离应该比较远,我觉得这个距离肯定是事先有大致测量过。

2:12的时候,在进入一个build up的段落的时候,可以听到 "rappers" 刚好往舞台上走,有很明显的踏上舞台的脚步声,这个设计想法是有的,但是效果可能没有太好,因为这里的脚步声处于极低频,我没有频谱分析,但是保守估计大概80Hz以下,没有太多的音乐信息,而且很闷。2:22秒的时候听到了rap人声的延时效果,是下面爆发的预示。live house的地方是很好地承接了下面live house的两首歌。

一开始林俊杰的声音在靠右,最后live house终于到了正中间。最后爆发之前(”而我的世界,只需要音乐“)的延时把rap人声推到了声场的两边,从而给林俊杰的正中间的声音进入打开了空间。

我只是在想如果一开始安排一个人在左边弹吉他,林俊杰在右边唱会不会更平衡一点lol.. (左边是街啊魂淡被撞怎么办lol)

另外,一开始假人头比较明显是在歌手附近的。但是我认为最后的live house爆发的片段,假人头是在台下的。我这么认为的理由是因为:架子鼓的声像是观众视角。这个从在歌手身边到走到台下的转变很有意思:因为你几乎听不出来音量的变化。关于如何实现这样的录音,我有一些想法;但是我不敢说我的猜测是对的。。所以对于他的录制过程真的很好奇啦。。

2. 这首歌rap是败笔。中文押韵难,这个不说,但是flow很烂,第一段节奏非常单调。youtube上很多rap的差评。毕竟不是专业的rapper。另外,这首歌有些地方的设计想法很好,但是人头录音的一系列原因,rap人声的音量太大,低频太重,鼻腔不够,齿音过重。齿音过重也算是台湾腔(新加坡腔?)的特点之一吧lol。。 但是2:12开始,齿音让我有一种想砸掉我的AKG702的冲动。。。

我觉得混音师的考虑是尽量使前面没有伴奏的部分声音大。但是我觉得如果在150Hz附近再往下衰减,会让人声更清楚,同时因为林俊杰和吉他在低频都没什么能量,并不会损失什么。而且还可以和最后爆发的低频产生对比。

(请听:3:32秒处的rap人声会不会听起来稍微更好一点?应该是live house的混音台上的滤波器去掉了低频。)

3. 值得注意的是,和《不为谁而作的歌》一样,这首歌的副歌充满了 IV 级,和 VII 级导音。不同的是,这首歌的导音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。其实不仅是导音,副歌的前半部分每两个乐句之间,都是差一个二度,使得旋律非常连贯。“有梦不难”的“难”的 IV 级被”解决“到了“跟着我去闯”的“跟”的 III 级上;“闯”的 VII 级被解决到了下一句“有梦不难”的“有”这个 I 级上,“难””解决“到“用音乐做伴”“用”的 III 级,“伴”的 VII 级被解决到了下一句“带一把吉他”的“带”的 VI 级上。所以这些 IV 级和 VII 级导音都很好唱。应该也很难跑调lol。。

所以这首歌的副歌写作我是觉得比《不为谁而作的歌》要好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八:

《序曲:Welcome to the Live House》

某人独白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九:

《Too Bad》

1. 这首以及下面《你,有没有过》的两首Live House我觉得没有把人头录音的优势发挥出来,非常的可惜。为什么?因为现场的Live House表演是要经过话筒、调音台、然后通过左右声道的音箱,然后传到假人头。所以这两首live house假人头录的都不是乐器和林俊杰的直声,而是乐器和人声经过了传统混音方法,经过左右两个音箱放出来之后到达人耳的声音。相当于拿一个假人头去录一对音箱lol。。当然,现场扩音和录音棚混音差距还不小,还有环境的3D反射声,并且多数live house的混响特性都是被仔细调过的;但是,音量最大的那一块都是双声道的2D是没有疑问的。所以,听过之后,我感觉这两首live house里面所谓3D的声音其实没多少,除了混响和最后的掌声,剩下的基本都是2D。(官方介绍假人头是放在观众席当中。)

遗憾的是,这一步调音是必然的,除非你采用《不为谁而作的歌》的分轨录音方法。否则,你如果既要one take,又要把假人头放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架子鼓、吉他、合成器中间,声音就要全都糊在一起:因为是流行乐。如果有在乐队里面演奏或演唱体验的知友,你大概听过超级响的架子鼓和时强时弱非常不稳定的人声,以及听不见的原声吉他。这样的东西就算要一起同时录,录音的时候需要为不同的乐器摆上好多个话筒,便于之后的分轨混音。如果就是一个人头的话。。根本没法单单就在中间摆一个假人头啊。。。

有人问为什么古典乐,交响乐可以现场不经过调音台直接听,录制的时候也不需要摆上几十个麦克风,而且不会糊到一起呢?很简单:古典乐器你可以围绕一个点然后安排乐器,单单凭借距离来控制声音的大小。但是流行乐不行。古典乐不怎么用吉他就是因为它声音小,直到电的发明人们可以发明麦克风控制音量的时候,吉他的地位才上来。讲这么多就是说,林俊杰的想法很好,但是如果在Live House里面放假人头,那几乎必定是要录一对音箱。我个人感觉很浪费。

如果有人知道录音现场不是双声道,也欢迎打我脸。

2. 0:19有吉他的杂音。没啥啦这就是一个random observation。我觉得这里的杂音其实问题有点大,极其影响欣赏,差评。但是live house,不完美反而更有现场感吧。。。

3. 虽然我不是专业写歌词的但感觉这首歌歌词好好。。啊啊啊原来是林俊杰自己写的吗。。他什么时候这么有文采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

4. 1:00开始的"等待缘分"的旋律回到了0:40“事与愿违”,而且之后“是谁一直在身边”和主歌旋律和节奏也有重复,感觉这里一个很好的动机没有更加往前发展,副歌第一句带出来些许的能量提升立刻被打回去,有点可惜。不过1:17秒之后的发展还不错。

5. 林俊杰的演唱比较可圈可点。林俊杰在保持了音准的情况下,可以听到林俊杰多处不明显的“走音”(不是跑调,找不到更好的词)。因为one take所以混音师没法修音准了,反而是好事,使得声音更加打动人。

林俊杰在这首歌很多地方对于节奏也做了很多处理,比如第二段副歌"it"s too bad"的节奏有拖那么一点点,使歌曲富有变化同时更有感染力。最后副歌的时候的哭腔也很有煽动性QAQ

6. 个人很喜欢最后副歌“两颗心无法一起”这里有一个变奏,把这个旋律变成了上行音阶,增强了感染力,然后再下面的一句半也是音阶上行的旋律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你却越走越远”,出现一个四度进行,打破了前三句的近似音阶的旋律,也和前面副歌这里的旋律强烈地区分开来,强调了“越远”。同时“远”也是歌曲最高音的的地方,增强了高潮的效果,设计地非常巧妙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:

《你,有没有过 - livehouse版》

1. 看到文案说这首歌用了Motown风格,我是打死也不信。因为Motown是一个厂牌不是一个音乐风格,对很多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。而且去听就知道其实Motown最有名的歌都没怎么做过这首的风格。(一首歌无法代表Motown,但是我推荐一下Do You Love Me (Now That I Can Dance).. 因为每次听都要笑。。强烈建议看MV。。)再说林俊杰每次想玩风格都没有几次成功。《波间带》的Funk和《无法克制》的Jazz都是很惨的证明。(《Cinderella》倒是不错。)不是说不好听,但就不是那个风格,杂糅了很奇怪的东西,模棱两可。中国的流行音乐就没有什么风格过,学别人的风格只学表面学不到历史以及深层的东西。流行歌手里除了王力宏和陶喆就几乎没有听到过风格纯正的东西,然后文案的时候死命地加说”这个艺人这个风格那个风格“,其实并不是,对于这种风格的发展也一点意义都没有。

不过王力宏的优点和局限都在于此:不管加了多少中国乐器,旋律了加了多少昆曲,但是编曲配器的本质还是西方的风格,而且纯正得不得了。你不能说他徒有其表,因为的确有一些别人不曾捕捉到的中国音乐的本质——甚至有时候是精髓——在里面。至于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见仁见智了。

然而我偏题了。。因为我觉得这首歌的配器比较稳当。风格的话,应该是是中国流行抒情摇滚 + Funk。恕本人才疏学浅,如果这个Fusion有一个具体的名字的话请告知。前奏和副歌声场偏左有一个Funk的原声吉他riff。但是底鼓和镲的节奏都更接近流行摇滚,还有很多哇哇音电吉他。反正不信是所谓的”Motown“。

从Pre-chorus到副歌(”值得“)的和声进行是 III - I 的进行。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进行,功能性很弱,听上去特别奇怪。因为大调 III 级上的大三和弦是关系小调的很强烈的一个属和弦,因为包含了升 V(vii)级这么一个强烈的导音,是要解决到 VI (i) 级上的,然而这么一个小调特征超明显的和弦你转到了大调的主和弦,在这首歌里,还和下面的Funk吉他声部产生对斜。虽然说流行音乐其实很大程度上不用管这些和声的传统;而且,陈奕迅的《十年》里到副歌也是这么个进行;但是这个进行我是真的觉得很难听:毕竟有一个导音你没有解决啊!!喜欢陈奕迅《十年》”一边泪流“那一段,并且觉得那两句听上去一点都不怪的人,以上就当我没说。

2. 和《Too Bad》一样,我觉得假人头在live house录音当中有点浪费。尤其这首歌有相同编曲的录音室版本以供比较,后者甚至更加”3D“,比较可惜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一:

《序曲:12年前》

6:07秒。这首里面的Singlish瞩目lol。。。其实这两个人的新加坡口音还没有那么重。。还好。。这个序曲的最后还是有林俊杰那个朋友的弹唱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二:

《现在的我和她》

经过两首live house之后,这首歌3D效果是出来了一点,但是我觉得不够明显:两人都在私家车后座上,所以位置上没有摆开的机会。比较可惜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三:

《序曲:海边 初》海浪啊海浪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四:

《Lier and Accuser》

1. 我非常享受这首歌的森林里的各种声音。

这首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:流行歌曲里面,小调化的大调我们见得太多了,这张专辑就有好多类似的例子(好多时候我都觉得林俊杰简直是在滥用 IV - V - iii - vi )。但这首歌的某些地方可以说是大调化了的小调。在进入副歌的 They don"t even know me 时候,第一个和弦借用了关系大调的主和弦,作为色彩变化。因为比较少听到,所以可能会有点奇怪的感觉。

2. 这首歌的旋律节奏比较单调,主歌副歌没什么变化,还都比较死板。因为这首歌又是弹唱,全部都是吉他琶音,所以有点加强这种单调死板的感觉,不是太喜欢。

(有人问比如Beyonce - If I Were A Boy还是一个旋律重复到底,副歌只是高八度为什么不死板?因为人家有编曲变化啊lol。。如果Lier and Accuser副歌有弦乐,或者增加一个伴唱声部,或者类似的音色、质感和节奏的变化,会很好听的啊。。想象一下:这首歌配上森林中的弦乐四重奏,该有多美。。林俊杰不会真的是做到后面没钱了吧233333 )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五:

《独舞》

1. 这是我认为这张专辑人头录音最为成功的作品。听到这首歌之前,有一种:3D效果好的全都是弹唱,编曲丰富的曲子3D效果都不好的感觉。直到听完这首之后,我才算是觉得林俊杰的实验还是有不错的成果的:这是这张专辑里面除去Live House以及《有梦不难》最后的”假3D“之外,一遍过3D录音当中,配器最丰富,最有层次,同时声像分布最合理,最平衡,也最动人的曲子。比如说:在这么多吉他弹唱之后,0:50秒”春夏秋冬“的地方出现了贝斯!!简直不知道有多欣喜lol。。

这首歌里面的乐器不光光是在人头前面,而是围绕着假人头,有很多音色在你的脑后。之前的歌曲很少用到这个位置。另外假人头也没有移动。编曲里面有很多把吉他,左右有两把扫弦,剩下的每把吉他的声部音区和节奏型都有区别!而且每一把的空间定位都十分十分清楚,清楚到起鸡皮疙瘩。

林俊杰的人声在最中间!非常清楚和平衡,没有动来动去的不适感。然后,1:53秒,在一段间奏后林俊杰的声音跑到了很近的右边,我听得又起了鸡皮疙瘩!以一种最大发挥了假人头录音优点的方式,重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,避免了听同样的旋律第二遍的倦怠感。

另外,此时(1:53秒往后一点),声场的右边没有其它乐器,吉他都在左边,人声在右边,所以很平衡。

还记得乐曲最开始的时候吗?声场的右边也是空的,原来是在给两分钟后进入的人声做铺垫!!

然后”答案“那边开始人声开始往中间移动,在2:10秒后的副歌段落又回到了中间,重新找回了人声的平衡感。此时右边的吉他也开始重新响起来!!

2:55秒处人声往左边移动。抓住注意力的同时,也对强迫症表示:我左边和右边都去过了。最后高潮回到中间。可以听出:这首歌里面人声的移动都是很有想法地算好的!不像《弹唱》:“我想往哪跑往哪跑”。

1:22秒处开始变明显的拍手声也很有意思!应该是伴唱在拍手。这里也是在发挥人头录音定位准的优势:伴唱一边唱歌一边拍手太有画面感,很有趣。

另外,开头和中间段落,左侧有一个背景男声。隔得很远,感觉像是捂着嘴在唱lol。我觉得这个距离也是被粗略计算过的。

然后全部一遍过!!

这整个的编排比那几首Live House高了不知道多少倍。。

其实不能这么说。。因为Live House的现场混音师明显下了功夫,仔细想想,《独舞》的编排手法有的其实也很常用。但是再重申,我觉得那个录音太浪费假人头,根本没有发挥出人头录音的潜力,而《独舞》将其发挥了出来。

2. 这首歌的旋律和编曲也都非常的灵动!很畅快的旋律,加强了录音一遍过的畅快感。

《和自己对话》专辑全评析十六:

《序曲:海边 终》

这首序曲,文案当中写的是在”海中“录的,听上去也有在海浪之中的感觉,但是题目叫”海边“,不太理解。

关键词: 这首 假人 副歌
分享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  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