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疗又称食治,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,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。那么四季如何饮食调理养生呢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四季食疗养生之道,欢迎大家阅读。
四季食疗养生之道第一节 春季饮食调理养生
(资料图片)
饮食要养阳。阳,是指人体之阳气,中医认为“阳气者,卫外而为“,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,可使人体坚固,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。春天在饮食方面,要遵照《黄帝内经》里提出的“春夏补阳“的原则,宜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,以使人体阳气充实,增强人体抵抗力,抗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。医圣李时珍在<本草纲目>里亦主张“以葱、蒜、韭、蓼、蒿、芥等辛嫩之菜,杂和而食“。另一方面.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,故在饮食上养阳,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。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,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,所以应在饮食上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,如谚语所说“夏有真寒,冬有真火“即为此义。目前除了蓼、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,葱、蒜、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。
宜多食甜、少食酸。唐代名医孙思邈说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养脾气“。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,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,多吃些甜味的饮食,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。祖国医学认为,脾胃是后天之本,人体气血化生之源,脾胃之气健旺,人可延年益寿。但春为肝气当令,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肝属木,脾属土,木土相克,即肝旺可伤及脾,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。中医又认为,五味入五脏,如酸味入肝、甘味入脾、咸味入肾等,故若多吃酸味食品,会加强肝的功能,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,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。有鉴于此,在春天,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,以防肝气过于旺盛;而甜味的食品入脾,能补益脾气,故可多吃一点,如大枣、山药、锅巴等。
多食蔬菜。人们经过冬季之后,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、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,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、口角炎、舌炎、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,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所致。因此,随着春季的到来,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上市,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,如菠菜、芥菜、莴笋、芹菜、油菜、香椿等。若是初春,新鲜蔬菜较少,可以充分利用冷藏、干制、腌渍、罐藏、酱渍等多种方法加工贮藏的蔬菜,如腌制的萝卜、姜、葱头、白菜、大芥菜、榨菜、辣椒等等,营养都较丰富,均可食用。
这里要说明一点,有的人在蔬菜少的春天,常常用多吃些水果的方法来代替蔬菜,这种作法不可取。因为尽管水果和蔬菜确有不少相似之处(如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、纤维素和有机盐等),但两者之间毕竟存在区别,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。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碳水化合物,但水果所含的多是葡萄糖、蔗糖和果糖等一类化学上称为单糖和双糖的碳水化合物,而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则多是淀粉一类的多糖。当摄入前者,胃和小肠可以不加消化或稍加消化,便很快进入血液中,如果食用过多,则会使血液中的血糖急剧上升,进而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,使人的精神不稳定,出现头昏脑胀、疲劳乏力等症状,而且葡萄糖、果糖大量进入肝脏后,很容易转化为脂肪,使人发胖;而后者多是淀粉,需要各种消化酶帮助消化溶解之后才能被逐渐吸收,因而可使体内血糖保持稳定,更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四季食疗养生之道第二节 夏季饮食调理养生
重视夏天饮食调养是很重要的,一方面由于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工作时,体温调节、水盐代谢以及循环、消化、神经、内分泌和泌尿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,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,营养素消耗增加;另一方面因天热大量的出汗,常导致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。加上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,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。所有这些情况,都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紊乱,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,故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。
注意补充营养素。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,因为在高温条件下,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,尿中肌酐和氮排出增多,从而易引起负氮平衡,因此,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%~15%,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,并注意补充赖氨酸。而蛋白质以鱼、肉、蛋、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。二要补充维生素,因为在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,加上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(尤其是维生素C),极易造成维生素含量的不足。有人测定,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微克,如果排汗5毫升将损失50微克,因此夏天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1倍以上。大剂量维生素B1、B2、C乃至维生素A、E等,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都有一定的作用。鲜蔬菜及夏熟水果(如西红柿、西瓜、杨梅、甜瓜、桃子、李子等)含维生素C极为丰富,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、豆类、动物肝脏、瘦肉、蛋类中含量较多,故在夏季人们可适当多吃这些食物,亦可适当口服些酵母片。三要补充水和无机盐,因为当身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,不但可造成体内水分不足,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、钾等元素,缺钠又可加重缺水,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。一般而言,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、多次,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,减少人体水分的蒸发量;钠的补充,要视出汗多少而定,如果一个人工作8小时,出汗量不超过4毫升,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,若出汗量若超过6毫升,则需另从饮料中补充;钾盐的补充为每日 2片钾片,每片钾片含钾25毫克当量,还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(如水果、蔬菜、豆类或豆制品、海带、蛋类等)。此外,汗液中还含有钙、镁、铁、铜、锌、硫、磷、锰、铬等,若不及时补充,同样也能引起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,影响人体的耐热能力,极易诱发中暑等情况。所以夏天一定不要忘了补充水和无机盐。
多吃些能清热利湿的食物。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,常用的清热食物有西瓜、苦瓜、桃子、草莓、西红柿、绿豆、黄瓜等,并巧用大蒜、姜、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;健脾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,如冬瓜、南瓜、苦菜、姜、莲藕、莲子、苡米、山药等。
宜省苦增辛。夏季饮食调养,除了要着眼于清热消暑外.还要注意不要损伤了脾肺之气,(千金要方>里说:“夏七十二日,省苦增辛,以养肺气“;<养生论>里也说:“夏气热,宜食菽以寒之,不可热也“。它们的意思是,夏天尽管天气热,但人们不可进食苦味的食物太多,一定要多吃点辛味的食物,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(中医认为苦味入心),有助于补益肺气(心属火,肺属金,火克金,心火不盛,则肺气平和);此外。夏天一定要少吃热性的食物,如羊肉、狗肉等。现代医学认为,夏季炎热的刺激,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,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,从而引起人体消化能力减低,胃口不开,不思饮食。因此,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,则易使胃液分泌减少,胃排空减慢,食欲饮食以温为宜。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,食暖物即是为了助阳气,符合“春夏养阳“的原则。人们如何进食暖物呢?养生家们认为,在早、晚餐时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,这样既能生津止渴、清凉解暑,又能补养身体。如赤豆粥有补肾、利水、消肿而治脚气的功能,肾功能较差的人可多食用;蚕豆粥能辅助治疗水肿和慢性肾炎;荷叶粥能解暑热、清胃润肠、止渴解毒.可治嗓子痛;莲子粥能健脾和胃,益气强志,对腹泻、失眠、遗精、白带多等均有一定的疗效;百合粥能润肺止咳、养心安神,最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;冬瓜粥有利水消肿、止渴生津的功能,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;银耳粥有生津润肺、滋阴养肺的功能;黄芪粥则可治虚证所致的水肿;豆浆粥和皮蛋淡菜粥则可治疗血管硬化、高血压和冠心病,等等。
饮食忌贪生冷。一般地说,夏季气候炎热,常致腠理开泄,出汗很多,人们时时会感到口渴,所以喝点冷饮,能帮助体内散发热量,补充体内水分、盐类、维生素,起到生津止渴、清热解暑的作用。但中医养生家们认为,夏季由于人体阳气在外,阴气内伏,胃液分泌相对减少,消化功能低下,故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。如果过量,易引起胃肠道疾病,出现腹痛、腹泻等。此外,大扦之后不要过量饮用冷饮,因为冷饮饮用太多,不仅不能尽快地补充和调节体内盐类、水分的丢失,反而冲淡了胃液,降低胃液的杀菌力,从而引起胃炎、肠炎、痢疾等疾病。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,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和节制,例如冠心病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,就不宜多吃冰冻的食品,以免加重病情或诱使旧病复发;胃溃疡、胃酸过多的疾病,不宜多喝含酸味的冷饮;糖尿病患者,在自制冷饮中,应少加或不加糖,否则饮后会感到口中甜腻或胃部不适。还须说明的是,喝饮料不能替代饮水,因为大部分饮料均含有一定的糖分,饮料中的糖分越高,渗透压也越高,越不易为细胞所吸收,反而会带走细胞内水分,容易引起体内失水;而且,冷饮解渴常难以达到目的,却会导致频繁暴食,对消化道是一个很强的冷刺激,易引起消化道的异常蠕动和功能紊乱,从而导致腹痛、腹泻等。
讲究喝水的学问。一是饮水莫待口渴,不少人的生活习惯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喝水,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。因为口渴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,细胞开始脱水,故古人主张“不欲极渴而饮,饮不过多“,就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。如果一旦出现大渴难耐的情况,应缓慢、少量、多次饮用,避免使身体受到伤害。二是睡前不宜多饮水,因为当处于睡眠状态时,人体只是维持基础代谢,各种代谢活动都进行得非常缓慢,不需要过多的水分;而且睡前饮水过多,会导致夜尿过多而不利于夜间休息。三是用餐时不宜喝水,因为进餐时饮水,会冲淡消化液,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,长期如此将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。四是晨起喝水有助健康,因为早晨饮水可补充整夜所消耗的水分,降低血液浓度,促进血液循环,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。
注意饮食卫生。夏季饮食调养,还要注意饮食卫生,因为夏天喝水多,胃液被冲淡了,易降低胃液的杀菌力,使致病微生物容易通过胃进入肠道;而且湿热的气候环境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,食物极易腐败变质,故夏天必须把好“病从口入“这一关。具体的措施有几点:一是要注意生吃瓜果时的消毒。二是要注意鲜肉、海鲜、蔬菜、鲜蛋、水果等食品的保
鲜。三是不要忽略家庭案板的消毒。有人对家用案板进行检查发现,在直径1厘米的案板上可检出大肠杆菌数以万计,所以,家庭使用的案板必须使用洗涤剂充分洗刷(特别是对缝隙、切痕更应注意),然后用清水冲净,立放待其自然干燥。另外,案板最好应根据生熟食品分开使用,刀具亦应分为“生“、“熟”专用。四是要适当多吃些大蒜,这是由于大蒜含有挥发性的蒜辣素,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,同时对阿米巴原虫、蛲虫、钩虫等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,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大蒜对某些细菌的抑制能力比青霉素、磺胺类药物还强,而且还能帮助消化、增进食欲,故是夏季调味解暑的佳品。
四季食疗养生之道第三节 秋季饮食调理养生
关于秋季饮食养生,我们主要是根据秋季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征进行调理。历代养生家曾对此有详细的论述,如元代翟佑编写的《四时宜忌>一书,对秋季每月的饮食宜忌都作了详细的记述,如九月宜“取枸杞浸酒饮之,令人耐老“,“初九日,佩茱萸,食饵糕,饮菊花酒,令人长寿无疾“。因此,为了能够保健防病,我们应重视使日常的饮食和秋季的变化相适应。
多吃能滋阴润燥的食物。秋季,由于气候和环境干燥,故在饮食调养方面,首先要遵<黄帝内经>提出的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也就是说,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,以防秋燥伤阴。一般而言,可吃银耳、甘蔗、燕窝、梨、芝麻、藕、乌骨鸡、猪肺、鸭蛋、龟肉、蜂蜜、饴糖、豆浆、菠菜、橄榄、萝卜等凉润之品,以及胡桃粥、花生粥、杏脯、桂花酒、葡萄酒等温润之品。
要“少辛增酸”。所谓少辛,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,这是因为肺属金,通气于秋,肺气盛于秋,少吃辛味就是以防肺气太盛。中医认为,金克木,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,故在秋天要“增酸”,以增加肝脏的功能,抵御过盛之气的侵入。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,在秋天应该少吃一些如葱、姜、蒜、韭、椒、肉桂、蔻仁等辛味之品,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,例如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等。
提倡早晨喝粥。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吃粥,尤其是初秋时节,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,以致脾胃内虚,抵抗力下降,这时若能吃些温食,特别是喝些热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,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,均有极好的健脾胃、补中气的功能,前人对此颇多赞誉。在秋季,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、玉竹粥、沙参粥、生地粥、黄精粥等.
四季食疗养生之道第四节 冬季饮食调理养生
严冬季节,寒气逼人,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。中医学认为,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,也就是说,人体的生理活动有所收敛,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,以为来年的“春生夏长”做好准备;同时,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。所以,冬季饮食养生,要注意顺应自然、适寒热以维持人们的身心健康。
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:增加热量,保证充足的、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。根据产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,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分别占13%~15%、25%~35%和60%~70%为宜,即是说蛋白质供应量可限制在常温下的需要量水平,而热量的增加部分,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量来保证。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,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;适当增加油脂,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,保证蔬菜、水果和奶类供给充足;无机盐类供应量,可保持常温下需要量。若能达到上述要求,人们则可抵抗冬季的 寒冷,基本保证身体的健康。但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,人们的饮食仍然是以淀粉为主的碳水化合物,这样就往往满足不了人体对各种营养素摄取之需要,结果造成机体功能衰退和抗病能 力低下,易使哮喘、气管炎等旧病复发。一般来说,冬季宜多 食的食物有羊肉、狗肉、鹅肉、鸭肉、核桃、栗子、白薯、萝卜等。冬季吃火锅好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冬天吃火锅,这样对身体是很有益的,因为这样能温补人体阳气。下面,简单介绍一下冬季常见火锅的选料和制作。吃火锅的主料有羊、生。鸡等肉类和海参、大虾、海鱼等。肉类则以瘦肉为好,精选过的瘦肉块经过冷冻后切成薄薄的肉片,肥肉肥而不腻,白肉火锅可用五花三层的腰条猪肉(先把猪肉煮熟,冷冻后刨成象刨花一样的薄片)。吃火锅特别讲究调味,主要调料有酱油、芝麻酱、卤虾油、香油、韭菜花、腐乳、辣椒、酒和醋等。另外.还可加上香菜末、葱丝、糖、蒜等,分别装入小碗内。火锅汤可用鸡汤、肉汤或海鲜汤,还需放些佐料,如酸菜丝、粉丝、菠菜、冻豆腐、黄花菜等,根据火候随时添入汤内。吃法一般是先往火锅内添满汤,煮汤待滚开以后放入肉片,肉熟成卷状即可夹出食用,时间过长则肉变老而不好吃。调料可根据个人口味随意选择放入碟中,取肉片蘸食。
冬季应少食咸,多食苦。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而肾主成,心主苦,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,咸胜苦,肾水克心火,若成味吃多,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,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,故此时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阳,这样方能抗御过亢的肾水。对于正常来说,冬季饮食应当遵循“秋冬养阴”、“无扰平阳‘’的原则,即是食用滋阴潜阳且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如藕、木耳、胡椒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。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,还应多吃些新鲜的蔬菜,如菠菜、油菜及绿豆芽等。此外,冬季饮食切忌粘腻、生冷食物,因为此类食物属阴,易使睥胃之阳受损。
谨防冬季发生食物中毒。食物中毒一般容易发生在夏季,在冬季就往往易为人们忽视,因此要提醒人们给予重视。如在冬季蔬菜中,有人喜欢吃炒熟的白果,若大量进食可致中毒,成人吃40~50粒、小孩吃20~30粒时就有引起中毒的危险,原因是白果内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毒素氢氰酸,氢氰酸毒性强烈 (它遇热易挥发),故吃白果一定要烧熟炒透才吃,且不能多吃,更不能生吃。又比如四季豆、扁豆、豆角、芸豆、小刀豆,它们均含有皂甙、亚硝酸盐、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毒素,若大量食用这些未烧熟或未烧透的食物,则有可能引起中毒,产生恶心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心慌等症状。现在有不少人喜欢喝豆浆和吃黄豆,若进食了半生不熟的豆浆及未烧熟的黄豆亦可发生中毒,因为生大豆中含有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。冬天大量甘蔗上市,但因长途运输等原因,有些会产生霉变,儿童若食之,则可损伤其大脑、肝、肾等脏器,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。
四季食谱养生之道
红葡萄酒+花生
作用:有益心脏
原理:红葡萄酒中含有阿司匹林的成分,花生米中含有益的化合物白梨醇,二者同吃能预防血栓形成,保证心血管通畅!
鱼+豆腐
作用:味鲜,补钙,可预防多种骨病,如儿童佝偻病、骨质疏松症等。
原理:豆腐含大量钙质,若单吃,其吸收率较低,但与富含维生素D的鱼肉一起吃,对钙的吸收与利用能起更佳效应。
推荐做法:鱼头豆腐汤
猪肝+菠菜
作用:防治贫血。
原理:猪肝富含叶酸、维生素B12以及铁等造血原料,菠菜也含有较多的叶酸和铁,同食两种食物,一荤一素,相辅相成。
推荐做法:猪肝炒菠菜
羊肉+生姜
作用:冬令补虚佳品,可治腰背冷痛、四肢风湿疼痛等。
原理:羊肉可补气血和温肾阳,生姜有止痛祛风湿等作用。同食,生姜既能去腥膻等滋味,又能有助羊肉温阳祛寒。
牛肉+土豆
作用:补中益气,滋养脾胃。
原理:牛肉中富含铁和锌,土豆中含有维生素C,维生素C可促进牛肉中铁和锌的吸收,提高其生物利用率,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推荐做法:土豆炖牛肉
鸡肉+栗子
作用:补血养身,适于贫血之人。
原理:鸡肉为造血疗虚之品,栗子重在健脾。栗子烧鸡不仅味道鲜美,造血功能更强,尤以老母鸡烧栗子效果更佳。
推荐做法:鸡肉炖栗子
鸭肉+山药
作用:补阴养肺,适于体质虚弱者。
原理:鸭肉补阴,并可消热止咳。山药的补阴作用更强,与鸭肉伴食,可消除油腻,同时可以很好地补肺。
推荐做法:鸭肉烧山药
瘦肉+大蒜
作用:促进血液循环,消除身体疲劳、增强体质。
原理:瘦肉中含有维生素B1,与大蒜的蒜素结合,不仅可以使维生素B1的析出量提高,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尽快消除身体疲劳、增强体质。
推荐做法:瘦肉炒大蒜
鸡蛋+百合
作用:滋阴润燥,清心安神。
原理:百合能清痰火,补虚损,而蛋黄能除烦热,补阴血,同食可以更好地清心补阴。
推荐做法:百合鸡蛋糖水
芝麻+海带
作用:美容,防衰老。
原理:芝麻能改善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降低胆固醇。海带则含有丰富的碘和钙,能净化血液,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。同食则美容、抗衰老效果更佳。
豆腐+萝卜
作用:有利消化。
原理:豆腐富含植物蛋白,脾胃弱的人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。萝卜有很强的助消化能力,同煮可使豆腐营养被大量吸收。
糙米+咖啡
把糙米蒸熟碾成粉末,加上牛奶、砂糖就可饮用,糙米营养丰富,对医治痔疮,便秘、高血压等较好的疗效;咖啡能提神,拌以糙米,更具风味。
四季食疗养生之道相关文章:
1.四季养生饮食食谱
2.四季养生食疗法
3.四季养生食谱
4.五谷杂粮养生
5.食疗养生之道
Copyright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